首页>>深窗综合>>专栏>>品牌专栏>>正文

专栏:读书的艺术

读书是精神生活,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,在严格意义上很难说有普遍适用的读书艺术。但为什么像林语堂、莫洛亚这样一些中外著名作家都写过谈论读书艺术的文章呢?

究其因,主要是“过来之人”对后学青年的现身说法,其目的在于引导表年人在读书问题上少走弯路,有所收获。正是有鉴于此,我也给青年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,并同样冠名为“读书的艺术”。

要使读书有所得,有所获,关键是要明确三点:

1、为什么读书?

2、读什么书?

3、怎样读书?

首先谈谈为什么读书,即要明确读书的目的。

世人读书,从目的的角度来看,不外乎两种类型:一种是功利型的,一种是非功利型的。

功利型的读者,读书是为了寻找致富的门道,探索恋爱的艺术,获得生存的技能,或是为了其他功利性的需要;非功利型的读者,读书是一种精神的遨游,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地驰骋,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乐趣。

值得指出的是,不能简单地对功利型和非功利型读者进行褒或贬。事实上两种类型的读书,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。

吴俊忠教授与深圳之窗总编辑姜维勇合影

对于具体读者来说,也很难绝对地划为哪一种类型。常常是两种类型的转换,即有时是功利型的,有时又是非功利型的。为此,我把读书的目的归纳为六个字,即求知,怡情,脱俗。

所谓求知,即通过读书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。

美国学者杜威曾说过:读书是一种探险,如探新大陆,如征新土地。这里的“探”就是对未知领域的开拓和涉足,就是对更高境界的攀登;这里的“征”就是开辟知识的处女地(相对读者而言)。读者正是在“探”与“征”的过程中,进行知识的积累,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。许多自学成才者的范例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。

所谓怡情,即读书是美的享受,是情感体验、精神追求和灵魂遨游的综合。

读哲学书,可以获得思想的营养,变得更加睿智;读文艺书,可以获得美感享受,加深情感体验,提升艺术品位;读史学书,可以博古通今,上下俯瞰,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……读者正是在读各类书的过程中,获得了美的精神享受。

所谓脱俗,即是通过读书,提高自身的修养,排脱俗气,渐趋风雅。

林语堂先生曾说过:不读书,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经常见到表面上衣冠楚楚,实则草包一个,满口污言秽语、俗不可耐的人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读书之故。反之,经常读各类书的人,秀外慧中,温文尔雅,气质、风度就大不一样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英国思想家培根有段话,对读书的目的进行了一番独特的解释:“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、装饰和增长才识。在娱乐上,学问的主要用处是幽居养静;在装饰上,学问的用途是辞令;在长才上,学问的用途是对于事物的判断和处理”。虽是一家之说,倒也不无道理,值得我们思考和品味。

其次谈谈读什么书。即要明白哪些书该读,哪些书可读可不读。否则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,无选择地盲目读书,势必事倍功半。

有人把书分为入门书、专业书、消闲书这三类。入门书是跨专业、跨学科的基础知识书;专业书是系统介绍某种专业知识,或称之为专业色彩很浓的书,消闲书大多指各类供休闲时间消遣的书。这种分法有一定道理。参照这种分法,大学生对三类书都要读,但要以读专业书为主,休息时间适当读一些消闲书。现在有少数同学在宝贵的自修时间读消闲书,是非常不可取的。

此外,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论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为此,我建议高年级学生适当读一些跨专业、跨学科的社会应用理论书籍。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现代化理论,二是社会文化理论,三是人的理论。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修养,再加上所学的专业知识,在现代社会中就能居高临下,应变自如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读书不能赶时髦,跟浪头,人云亦云,别人读我也读,其结果必然是杂七杂八的书读了不少,有的囫囵吞枣,有的一知半解,而对那些必读的书缺很少有时间问津,得与失也就很显然了。

最后谈谈怎样读书。当今社会,读书的状况千姿百态。有人曾非常透彻地归纳为“三十二种读书人”,其中有学者读书,也有富翁读书,暴发户读书,穷酸书生读书……有的是为“稻粮谋”,有的是“追星族”,有的求财,有的求色,有的消闲,有的图逸……

我认为,要解答怎样读书的问题,关键是以下几点。

一是培养兴趣,不“硬读”。

不管出于什么读书目的,首先必须要对所读的书有兴趣,不能强迫自己硬读。而兴趣是要培养的,有时候是在读的过程中产生兴趣,所谓品其味,得其趣,就是指的这种情况。

二是博采众长,不“偏食”。

读书也有一个喜好的问题,但喜好不能发展到“偏食”,就像吃菜一样,只吃某一种菜,那就会导致营养缺乏。读书要眼界开阔一些,各个学派、各种风格、各个时期的书都要有所涉猎,才能见多识广。

三是既精又博,不偏门。

大学生各有自己的专业,但不能只读专业书,对别的什么都不感兴趣。学理工科的要尽量多读一些文史哲的书,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修养;学文科也要适当读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书,以免成为新时代的“科盲”。广读书,读好书,把“精”与“博”有机地统一起来,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既是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,又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的现代知识分子。

吴俊忠 教授、文化学者、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、首任所长


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深圳之窗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深圳之窗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!扫面下方二维码,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;回复“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!

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

相关推荐

专栏:读书的艺术

2019-11-22

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 恒大跻身世界百强行列

2019-05-16

匠心筑梦:雅芳婷2019年秋冬新品发布会盛大举行

2019-04-17

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京基100亮灯:light up SZ,深圳更来电

2019-04-11

“思利及人、造福社会” 百年李锦记深耕精准扶贫

2019-04-02

光大银行:效益、质量双提升,营收增幅超20%

2019-03-29